献祭自己旧时代最后的Blog
当然我在扯淡,
后面想到啥再更啥
The Old Bad Days#
写博客真的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,尤其对于我这种(语)文(学)盲来说。
自读书以来,我从没有认真地用文字记录过什么东西 —— 年轻的时候我总是觉得笔记是一种没有意义的东西,如果有什么知识点需要用记录后再查阅,那不如现在就在脑海里先把它记住,理解透彻后自然也就不再需要记笔记了。
现在看来,「懒得动笔」的习惯给我带来了非常多的麻烦:语言组织能力的匮乏让我在学习和工作上都饱受折磨(当然,也包括写这一篇博客);天真地以为自己能对抗遗忘曲线,多年来学到的知识从来没有做过整理,现在即使想重新捡回来也早已无迹可寻;甚至连写技术文档,我都没办法写出条理清晰、语句通顺的片段,编凑出来的文字甚至还比不上现在 AI 生成的例子。
决定从现在开始,重写博客,也算是面对现在重度焦虑自己的最后一丝挣扎吧。
最早在高中就开始写博客了:一方面只是单纯地折腾,当时 GitHub Pages 刚兴起来,ruby 还是 web 主流,自己也是趁手把 jekyll 给搭了起来;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记录自己中学打 OI 时的做题心得。当然这些 Blog 还是不出意外地几乎没有更新过,记录什么的老早就弄丢了,唯一现存的最后的 Blog,也只有不过几个「TODO」的标记罢了。
未完待续?从未开始!
工作了一年多,现在发现自己不但能力跟不上,身体也开始各种出问题,后者又会影响自己的学习力和记忆力,甚至连上班的时候我都没办法集中注意力;失眠、焦虑、胸闷、头晕……
比去年又长了一段的体检报告,
报复性熬夜与严重不足的睡眠
2024 的吐槽,不曾想 2025 的开头竟比去年一年都糟糕
Why xLog#
- Markdown:虽然没有太好(并不统一的规范 & 插件),但也比富文本要好些
- Git 管理:乍一看很方便,但博客大都按时间线更新,我的产出量也达不到需要用 git 管理的程度,对我不是必须甚至不是可选
- 静态服务:更新动力更少了,每次写文章还得在装好 Git 和 Hugo 的电脑上,而且对图片等二进制文件并不友好
对 Geek 文化的热情褪去之后,我才开始认清自己的需求:对我来说,一个完整的 CMS 服务,自带管理后台和编辑器的 Blogger 才是最趁手的工具;Low-Density 的 UI 设计,能让我更专注地去阅读内容。接触到 xlog,我发现这就是我想要的 Blogger—— 舒适的默认设计,合理地文字间隔,没有各种奇奇怪怪的牛皮癣广告,有限不复杂的自定义设计(一股 Apple 的味道)。
Future?#
- 被焦虑所困扰,目前对未来还没有太多的愿景,不过意外地发现自己很贪心和占有欲很强?
- 手搓一个属于自己的 NES 模拟器?
- 熬过 2025 的 Debt